一部中国近代留学史,大半部与上海有关。无论是留学欧洲,还是美国、日本、苏俄,近代中国的留学生大多从上海出发。无论是出国学习自然科学、人文社会科学公海赌赌船,还是工程技术、管理科学,归国后很多也留在上海发展。 近代以来,留学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。论规模之宏大、人数之众多、地域之广泛、影响之深远,应当说以中国为最。以目的地而论,可分美国、日本、苏俄与西欧。以路径而论,可分政府主
![]()
一部中国近代留学史✿★◈,大半部与上海有关✿★◈。无论是留学欧洲✿★◈,还是美国✿★◈、日本✿★◈、苏俄✿★◈,近代中国的留学生大多从上海出发✿★◈。无论是出国学习自然科学✿★◈、人文社会科学公海赌赌船✿★◈,还是工程技术✿★◈、管理科学✿★◈,归国后很多也留在上海发展✿★◈。
近代以来✿★◈,留学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✿★◈。论规模之宏大✿★◈、人数之众多✿★◈、地域之广泛✿★◈、影响之深远✿★◈,应当说以中国为最✿★◈。以目的地而论✿★◈,可分美国✿★◈、日本✿★◈、苏俄与西欧✿★◈。以路径而论✿★◈,可分政府主导与民间主导两大类✿★◈:政府主导包括官派公费公海赌赌船✿★◈、庚款留学等✿★◈,民间主导包括私人自费✿★◈、企业或富人资助✿★◈、党派组织✿★◈、勤工俭学等✿★◈。
近代中国的第一波留学热潮✿★◈,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✿★◈。1872年至1875年✿★◈,由容闳倡议✿★◈,曾国藩✿★◈、李鸿章鼎力支持✿★◈,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✿★◈。1876年✿★◈,李鸿章奏准由福建船厂学生及艺徒30名赴英法两国✿★◈,学习制造与驾驶✿★◈。1881年✿★◈,李鸿章又奏准一些船厂学生赴英法学习✿★◈。
近代中国的第二波留学热潮✿★◈,始于甲午战争失败后✿★◈,到辛亥革命前✿★◈。清政府被蕞尔岛国日本打败✿★◈,令举国震惊✿★◈。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✿★◈,是对外大量派遣留学生✿★◈。日本与中国✿★◈,情势相类✿★◈,风俗相近✿★◈,路近费省✿★◈,向日本派遣留学生逐渐成为朝野共识✿★◈。1896年✿★◈,清政府向日本派遣首批留学生13名果敢网站✿★◈,各省也陆续派遣学生赴日果敢网站✿★◈。庚子事变后✿★◈,清政府广开新政✿★◈,奖励工商✿★◈,废除科举✿★◈,并宣示预备立宪✿★◈,各种官派留日✿★◈、自费留日风起云涌✿★◈。此后✿★◈,鉴于留而不学✿★◈、鱼龙混杂等问题欢迎你来到公海欢迎你来到赌船✿★◈。✿★◈,中日两国政府联手对留学资格✿★◈、招生学校作出限制✿★◈,留日势头有所遏抑✿★◈。即使如此✿★◈,到1909年✿★◈,中国留日学生仍有3000多人✿★◈。估计清末十余年间✿★◈,中国留日学生总数在2万人以上✿★◈。
近代中国的第三波留学热潮✿★◈,持续时间较长✿★◈。鉴于大批中国学生留日✿★◈,美国感到必须与之争夺中国留学资源✿★◈,以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影响✿★◈。1908年✿★◈,美国国会通过议案✿★◈,决定将1000多万美元的庚子赔款还给中国✿★◈,作为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✿★◈。翌年✿★◈,清政府成立游美学务处✿★◈,于1909年✿★◈、1910年和1911年分三批招考留学生✿★◈。第一批录取金邦正✿★◈、梅贻琦等47人✿★◈,第二批录取赵元任✿★◈、胡适等70人✿★◈,第三批录取梅光迪✿★◈、张福运等63人✿★◈,共180名学生✿★◈,年龄在20岁上下✿★◈。1911年✿★◈,作为留美预科的清华学堂正式成立✿★◈。1925年✿★◈,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达2500人✿★◈。以后有所起伏✿★◈,但整体保持上扬态势✿★◈。
近代中国的第四波留学热潮✿★◈,是留法勤工俭学✿★◈。出洋留学✿★◈,费用昂贵✿★◈,并非普通家庭所能承担✿★◈。当时✿★◈,考取官费留学者大多出自苏浙等地富庶人家✿★◈。有鉴于此✿★◈,李石曾✿★◈、蔡元培等留欧先行人士✿★◈,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✿★◈,鼓励国内青年赴法勤工俭学✿★◈,一边打工✿★◈,一边求学✿★◈。对此✿★◈,法国政府表示热诚欢迎✿★◈,积极予以配合✿★◈。从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89人启程离沪✿★◈,到1921年11月13日104名勤工俭学生被遣返回国✿★◈,前后不到3年时间✿★◈,先后有近2000名中国青年抵达法国✿★◈。他们来自全国19个省份✿★◈,以四川(472人)✿★◈、湖南(356人)人数最多✿★◈,包括蔡和森✿★◈、向警予✿★◈、邓小平✿★◈、聂荣臻✿★◈、陈毅✿★◈、赵世炎✿★◈、王若飞等✿★◈。以勤工俭学方式出国留学是一大创举✿★◈,使留学人选从沿海扩展到内地✿★◈、从富庶家庭扩展到贫寒子弟✿★◈,也加深了内地进步青年与上海这座沿海大都市的联系✿★◈。
近代中国的第五波留学热潮✿★◈,是留学苏俄✿★◈。共产国际高度重视在远东各国培养领导干部✿★◈。1921年4月✿★◈,苏俄在莫斯科成立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(简称东方大学)✿★◈,设国内班和外国班✿★◈,外国班分中国班✿★◈、日本班✿★◈、朝鲜班✿★◈、伊朗班等✿★◈。1921年✿★◈,中国班学生有36人✿★◈;到1923年✿★◈,增加至52人✿★◈。他们可分为两个来源✿★◈:一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选送✿★◈,如刘少奇果敢网站✿★◈、任弼时✿★◈、萧劲光✿★◈、罗亦农✿★◈、汪寿华等✿★◈;二是留法勤工俭学生转道而来✿★◈,如赵世炎✿★◈、王若飞✿★◈、刘伯坚✿★◈、陈延年✿★◈、陈乔年✿★◈、聂荣臻✿★◈、李富春果敢网站✿★◈、蔡畅等✿★◈。1924年✿★◈,国共两党合作成功✿★◈。1925年✿★◈,苏联在莫斯科建立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(简称中山大学)✿★◈,招收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入学✿★◈。邓小平✿★◈、蒋经国等人都是中山大学的学生✿★◈。1927年✿★◈,蒋介石叛变革命后✿★◈,国民党停止选送学生留苏✿★◈,中山大学的国民党学生也撤回中国✿★◈。1928年✿★◈,东方大学中国班并入中山大学✿★◈,中山大学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✿★◈,直至1930年秋停办✿★◈。
与政府选派✿★◈、政党组织成规模的留学相一致✿★◈,民间留学也很发达✿★◈。从清初到鸦片战争前✿★◈,陆续有零星的中国人西航欧洲✿★◈,留学教廷所在地梵蒂冈✿★◈。鸦片战争后✿★◈,这一留学通路仍在延展✿★◈。1847年✿★◈,容闳✿★◈、黄胜✿★◈、黄宽等3人随美国人鲍留云(一译布朗)赴美留学✿★◈,一举开启近代中国民间留学的历史✿★◈。随着时间的推移✿★◈,民间留学规模不断壮大✿★◈,目的地更为多元✿★◈。如颜永京1854年赴美✿★◈,留学俄亥俄州建阳学院✿★◈;舒高第1859年赴美✿★◈,后获医学博士学位✿★◈;何启1872年赴英留学✿★◈,后获医学硕士学位✿★◈;辜鸿铭自1873年起先后留学英国✿★◈、德国✿★◈,获博士学位✿★◈;伍廷芳1874年留学英国✿★◈,后获法学博士学位✿★◈;1881年起✿★◈,宋耀如在美国圣三一学院等多所学校留学✿★◈。
甲午战争以后✿★◈,特别是兴办新政以后✿★◈,民间留学人数急遽增多✿★◈。以留日学生而论✿★◈,自费生大体占40%—50%✿★◈。民国时期✿★◈,民间留学更胜于前✿★◈。据1924年《留美学生录》统计✿★◈,在留美的1637名学生中✿★◈,自费为1075人✿★◈。有“棉纺大王”之称的资本家穆藕初曾资助罗家伦等5人留学✿★◈,有“烟草大王”之称的简照南曾连续3年资助37名学生留学✿★◈,周恩来留学法国的经费则来自南开大学的“范孙奖学金”✿★◈。
近代中国留学欧美与日本✿★◈、苏俄等地的总人数✿★◈,累计超过10万人✿★◈,其规模之宏大与影响之广泛✿★◈、深邃✿★◈、久远✿★◈,均为同时代世界之最✿★◈。一波又一波的留学热潮时起时伏✿★◈,但总体上呼啸向前✿★◈。这是中华民族觉醒的表现✿★◈,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✿★◈。如此众多的留学生✿★◈,就个体而言✿★◈,其成就与表现自然千差万别✿★◈、形态各异✿★◈,但作为整体✿★◈,则有鲜明的共同特点✿★◈:
一方面公海赌赌船✿★◈,崇高的爱国精神✿★◈。留学生远离祖国✿★◈、辛苦治学✿★◈,学成以后忠心报国✿★◈。容闳学成后不愿留在美国发展果敢网站✿★◈、不愿意当传教士✿★◈,回国后也不愿做买办公海赌赌船✿★◈,而是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实业救国✿★◈、教育救国路上✿★◈,并有力推动晚清官派留学起步✿★◈。这是成千上万留学生学成报国的典范✿★◈。至于李大钊✿★◈、周恩来✿★◈、邓小平等一大批共产主义者留学报国的事迹✿★◈,我们早已耳熟能详✿★◈。
另一方面✿★◈,杰出的专业成就✿★◈。1926年✿★◈,舒新城便说过✿★◈:中国高等教育界之人员✿★◈,十分之九以上为留学生公海赌赌船✿★◈。1931年出版的《当代中国名人录》✿★◈,收录教育界名人1103位✿★◈。其中✿★◈,留学出身的904人✿★◈,占82%✿★◈。“高等以上学校之科学教师✿★◈,更无一非留学生✿★◈。”1948年评选的第一批院士✿★◈,经反复筛选✿★◈,最后入选81人✿★◈,接受过留学教育的77人✿★◈;没有留学经历而入选院士的仅4人✿★◈,全在人文组✿★◈。
梳理近代中国留学史✿★◈,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✿★◈:相当多的留学生与上海有关联✿★◈。他们绝大多数从上海出发✿★◈,也经上海归国✿★◈。这是因为上海很早就成为中国的远洋交通枢纽✿★◈、远洋客运中心✿★◈。上海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✿★◈、长江东流入海的终点✿★◈,航运优势无可比拟✿★◈。内河航运方面✿★◈,到19世纪末✿★◈,从上海到重庆全线通航轮船✿★◈,极大地便利了长江流域有志留学的青年向上海流动✿★◈。远洋航运方面✿★◈,航行到欧洲✿★◈、美洲✿★◈、澳大利亚及南洋的轮船✿★◈,大多数经过上海与香港✿★◈。就航运距离而论公海赌赌船✿★◈,从上海出发到西欧与美国的一些主要港口大约相等✿★◈。
鸦片战争后✿★◈,西方列强抢先开通了到上海的远洋航线艘次外国商船进入上海港✿★◈。1845年✿★◈,美国商船驶入上海港✿★◈,将美国至横滨的航线年✿★◈,进入上海港的外国商船达133艘次✿★◈。1850年✿★◈,大英轮船公司开辟香港至上海的航线✿★◈。此后✿★◈,法国✿★◈、德国✿★◈、日本的商船也开辟了至上海的远洋或近洋航线年✿★◈,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✿★◈,派船航行日本✿★◈、美国✿★◈、东南亚和西欧等地✿★◈,运货载客✿★◈。到20世纪20年代✿★◈,上海成为世界级著名客运港口✿★◈。从上海直达伦敦✿★◈、马赛✿★◈、汉堡✿★◈、新加坡✿★◈、旧金山✿★◈、西雅图✿★◈、温哥华✿★◈、檀香山✿★◈、神户的航线✿★◈,都有定期客轮✿★◈,且每条航线有好几家轮船公司经营✿★◈。
与航线发达✿★◈、航班众多相适应✿★◈,上海港码头建设不断发展✿★◈。到1870年✿★◈,虹口境内黄浦江岸建有汇源✿★◈、怡和✿★◈、旗记✿★◈、伯维船坞✿★◈、顺泰✿★◈、海津关✿★◈、同孚✿★◈、虹口✿★◈、耶松船坞✿★◈、耶松船厂✿★◈、宝顺✿★◈、仁记等十几个外商码头和船厂✿★◈。到20世纪初✿★◈,上海港有5个码头可停靠国际客船✿★◈,分别是公和祥码头✿★◈、太古码头✿★◈、日本邮船会社三菱码头✿★◈、亨宝洋行码头与宝隆洋行码头✿★◈,虹口沿黄浦江地带成为繁忙的外洋客运中心✿★◈。
出国留学是一项牵涉面众多的复杂工程✿★◈,除了轮船✿★◈、码头等硬件设施✿★◈,还有管理✿★◈、服务等许多软件需求✿★◈。特别是留学预备工作✿★◈,如出国前的培训✿★◈、出国手续办理✿★◈、服装置办与信息咨询等✿★◈,都对离岸城市有所要求✿★◈。近代上海在这些方面都在国内领先✿★◈。
1872年至1875年✿★◈,清政府分四批派幼童留学美国✿★◈。这些幼童就籍贯而言✿★◈,广东籍84人✿★◈,江苏籍21人✿★◈,浙江公海赌赌船✿★◈、安徽✿★◈、福建✿★◈、山东籍各有1到8人不等✿★◈,广东籍占了三分之二以上✿★◈。如果从航行距离考虑✿★◈,从香港出发最合理✿★◈,彼时香港亦有通往美国的航线✿★◈。但这四批学生都是从上海出发的✿★◈,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留学不同于简单的跨国旅行✿★◈,不是买了船票✿★◈、提了行李就可登船出发✿★◈,事先还要有出国培训✿★◈,包括中英文强化训练✿★◈、官府训话✿★◈、外国礼仪须知等教育✿★◈。为此✿★◈,清政府在上海设立西学局✿★◈,建立出洋预备学校✿★◈,聘请专门教师负责此事✿★◈。相关章程规定✿★◈:无事不准出门游荡✿★◈,擅行私出三次者即除名撤退✿★◈,争闹喧哗果敢网站✿★◈、不守学规✿★◈、慢视教令✿★◈、屡诫不改者亦予以除名✿★◈。同时✿★◈,在预备学校里✿★◈,读书时间多果敢网站✿★◈,游戏时间少✿★◈。“学校监督是一位‘暴君’公海赌赌船✿★◈,他力主体罚✿★◈,而且严格执行✿★◈。但多少年后✿★◈,幼童们仍然怀念他✿★◈,他们恐惧他手上的竹板✿★◈,但是他强迫大家读写中文✿★◈,在幼童回国后果敢网站✿★◈,都能致用不误✿★◈。”显然✿★◈,要连续几年实施这样的出国前培训教育✿★◈,对离岸城市的师资质量✿★◈、管理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✿★◈。
出国培训这类工作✿★◈,不光官派留学需要✿★◈,有些民间自费留学也同样需要✿★◈。邹容在1901年秋自四川赴日本自费留学✿★◈,便是先在上海停留✿★◈,进入江南制造局附设的广方言馆补习日语✿★◈。那时✿★◈,上海外语培训班多如米铺公海赌赌船官网✿★◈,✿★◈,英✿★◈、日大学教授✿★◈!✿★◈、法语均有✿★◈,后又增添俄语✿★◈,日校✿★◈、夜校均有✿★◈,费用也不贵✿★◈,很多人都是先在外语培训班打下一定的语言基础后再出国留学的✿★◈。最典型的是穆藕初✿★◈,赴美国留学时已34岁✿★◈,此前的英文基础就是在外语培训班打下的✿★◈。
当时✿★◈,上海还有很多为留学服务的专门机构✿★◈。比如✿★◈,留学美国的护照✿★◈,晚清时由上海道台衙门办理✿★◈。申请护照✿★◈,大约出发前一个月✿★◈,可以前往办理✿★◈;其他地方的省级海关衙门也可申请✿★◈,却不如上海高效✿★◈、方便✿★◈。申请护照的费用✿★◈,墨洋10元至24元不等✿★◈,如能找到署内熟人✿★◈,还可便宜一些✿★◈,最便宜的只需不到6元✿★◈。领取护照前✿★◈,需改换西装✿★◈,上海西装店很多✿★◈;需附近照3张✿★◈,上海照相馆也很多✿★◈。购买到美国的船票有讲究✿★◈,清末上海只有协隆洋行一家经理✿★◈,地址在外滩花旗银行隔壁✿★◈,需事先选好船期和舱位✿★◈。到旧金山的票价✿★◈,一等舱45英镑✿★◈;特别三等舱✿★◈,20英镑✿★◈;三等舱✿★◈,10英镑✿★◈。如近期有传染病流行✿★◈,申请人还须经美国在沪的专门医生检疫✿★◈,给予无传染病的凭单✿★◈,方可成行✿★◈。此美国在沪医生✿★◈,住在近外白渡桥桥堍的四川路49号✿★◈。至于出国所需备的各种用品✿★◈,包括衬衣✿★◈、皮鞋✿★◈、领带✿★◈、帽子✿★◈、毛巾✿★◈、剃刀之类✿★◈,南京路近泥城桥有几家专门商店可供选购✿★◈,相当方便✿★◈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✿★◈,轮船起航前几天✿★◈,要不时打听开船准确信息✿★◈,有时因为要避开台风影响✿★◈,轮船会延期起航✿★◈。
至于赴法勤工俭学✿★◈,准备工作难度更高✿★◈,那是自费与组织相结合✿★◈,即经费由各人自己负担✿★◈,但报名✿★◈、签证✿★◈、联系船票等事宜由华法教育会在各地的分会具体组织✿★◈。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✿★◈,籍贯以四川✿★◈、湖南二省最多✿★◈,都是先从家乡到成都或长沙等地集中就业市场✿★◈,✿★◈,再会聚上海一起出发✿★◈。彼时✿★◈,虹口码头附近的客栈生意兴隆✿★◈,一些学校和居民家中也会住满候船学生与送行亲友✿★◈。每逢大批赴法学生来沪✿★◈,或者留学生乘船出发✿★◈,上海各界特别是各地寓沪同乡组织都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会或送别会✿★◈。留学生在黄浦码头登轮起航时✿★◈,码头上车马纷纭✿★◈,送行者络绎于道✿★◈,蔚为壮观✿★◈。
难计其数的留学生学得现代知识后✿★◈,返棹还乡✿★◈,报效祖国✿★◈。放眼望去✿★◈,既能发挥所学知识✿★◈,尽其所学✿★◈,又能过上与留洋时相差无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✿★◈,大概上海最为理想✿★◈。近代上海是多功能经济中心(贸易✿★◈、金融✿★◈、工业✿★◈、商业✿★◈、旅游✿★◈、邮电等)✿★◈、多领域文化中心(教育✿★◈、科学✿★◈、文学✿★◈、艺术✿★◈、新闻✿★◈、出版等)✿★◈,也是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枢纽✿★◈,对于从外国归来的留学人才吸引力巨大✿★◈。诚如自法国留学归来的✿★◈、曾翻译都德《娜拉女郎》和司汤达《红与黑》的四川人罗玉君所言✿★◈:“有地方放下我的书桌✿★◈,有地方出版我的译著✿★◈,有年长的年轻的读者喜欢我的书✿★◈、珍藏我的书✿★◈,那地方就是我眷恋的……巴黎留不住我✿★◈,欧洲留不住我……留住我的恰恰是上海✿★◈。”